【地區(qū)概況】
瀘州市,四川省轄地級市,古稱“江陽”,別稱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東南;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南部山區(qū)立體氣候明顯;全市轄3個市轄區(qū)、4個縣,行政區(qū)域面積12236.2平方千米;戶籍總?cè)丝?03.82萬人。
瀘州市于西漢設江陽侯國;梁武帝大同年間建置瀘州;在宋代即為西南要會,明代即與成都、重慶三足鼎立,成為當時全國33個商業(yè)大都會之一。
瀘州是全國區(qū)域中心城市,川渝滇黔結合部區(qū)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區(qū)雙城經(jīng)濟圈南翼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貿(mào)物流中心,長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全國Ⅱ型大城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形成了紅色文化、白酒文化、長江文化、康養(yǎng)文化四大文化為代表的瀘州特色文化資源;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14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8個,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10個。瀘州市是四川培育壯大的七大區(qū)域中心城市之一,是長江中上游地區(qū)第二大集裝箱碼頭,四川第三大航空港;也是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綜合試點地區(q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qū)。瀘州市先后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水生態(tài)文明城市、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國家區(qū)域醫(yī)療中心等榮譽和稱號。
【行政區(qū)劃】
瀘州市轄3個市轄區(qū)、4個縣:
江陽區(qū)
面積660平方千米,人口60萬。區(qū)人民政府駐大山坪街道星光路6號。
納溪區(qū)
面積1150平方千米,人口47萬。區(qū)人民政府駐安富街道云溪西路117號。
龍馬潭區(qū)
面積344平方千米,人口33萬。區(qū)人民政府駐蓮花池街道龍馬大道1號。
瀘縣
面積1508平方千米,人口103萬?h人民政府駐福集鎮(zhèn)花園干道。
合江縣
面積2417平方千米,人口84萬?h人民政府駐地合江鎮(zhèn)少岷路。
敘永縣
面積2981平方千米,人口65萬?h人民政府駐敘永地鎮(zhèn)。
古藺縣
面積3181平方千米,人口74萬?h人民政府駐地古藺鎮(zhèn)府前街。
【歷史沿革】
瀘州得名“瀘水說”,古稱江陽。南朝梁大同年間(535~546年)置瀘州,領江陽郡。江陽郡領:江陽縣(治今江陽區(qū))、漢安縣(治今納溪區(qū)大渡口鎮(zhèn))、綿水縣(治今長寧縣北)、安樂戍(治今合江縣合江鎮(zhèn))。州、郡治今江陽區(qū)。
夏、商時屬梁州之域。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秦滅巴、蜀,同年設置巴郡、蜀郡,巴郡轄有江陽地,其后在沱江、長江交會處置江陽縣。
西漢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蘇嘉為江陽侯,在長江與沱江交匯處(今瀘州市江陽區(qū))設置江陽縣。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開發(fā)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置犍為郡,領江陽縣。東漢獻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陽郡。
西晉,仍置江陽郡。江陽郡屬益州,下轄江陽縣、符縣、江安縣。
南朝劉宋、南齊置東江陽郡。南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建置瀘州。瀘州轄一郡即江陽郡,三縣即江陽縣、江安縣、綿水縣。
隋大業(yè)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仁壽中升為瀘州總管府。改江陽縣為瀘川縣,為瀘川郡治。瀘川郡轄瀘川縣、富世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為瀘州,武德三年(620年),置總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升為都督府。瀘州轄瀘川縣、富義縣、江安縣、合江縣、綿水縣。
北宋,瀘州瀘川郡置瀘川軍節(jié)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遷治瀘州。瀘州升本路安撫使。
宋末改瀘州為江安川,屬潼川路。轄瀘川縣、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
宋、元之際,蒙古軍入蜀,瀘州城先后遷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磧、合江安樂山,最終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堅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為瀘州,并廢瀘川縣入瀘州,改屬四川行省重慶路,轄江安縣、合江縣、納溪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瀘州升為直隸州,隸屬于四川行中書省,九年(1376年)直隸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轄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
清雍正五年(1727年),將貴州畢節(jié)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清嘉慶七年(1802年)瀘州置川南永寧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民國初,改瀘州為瀘縣,屬永寧道,為永寧道治,并與江安、納溪、合江三縣脫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置第七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中共川南區(qū)委在自貢成立。1950年1月川南區(qū)委遷瀘縣,設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8月撤銷)。1949年12月1日,敘永解放;2日,古藺解放;3日,瀘縣、合江、納溪解放。5日,瀘縣人民解放委員會成立,代行縣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瀘縣委員會和瀘縣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2月,設置瀘縣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9月,改稱瀘縣專員公署,屬川南行署區(qū)。7月10日,經(jīng)中央人民政府批準,瀘縣析出設立瀘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瀘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瀘州市人民政府。瀘縣專署駐瀘州市,轄瀘縣(駐瀘州市小市鎮(zhèn))、合江、古藺、敘永、古宋、納溪、富順、隆昌等8縣。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準成立省轄瀘州市,下轄市中區(qū)和瀘縣、納溪縣、合江縣。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瀘州市位于四川省東南,東與重慶市和貴州省接壤,南與貴州省連界,西與云南省和四川省宜賓市、自貢市相連,北接四川省內(nèi)江市和重慶市。全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緣,永寧河、赤水河,沱江與長江交匯處。南北長184.84千米,東西寬121.64千米;東到重慶221千米,北到成都268千米。全市轄區(qū)面積12232.3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瀘州市地表形態(tài)面貌的基本輪廓,以高起的低山(海拔5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1902米)地貌為主,是一典型的山地面積占總幅員面積56.14%的山地市。以中部長江河谷為最低中心,向南北兩岸逐漸升高。長江河谷海拔最低203米(合江鹿角鄉(xiāng)下關橋村江面),為瀘州地區(qū)地貌侵蝕基準面與南北岸徑流匯聚的中心。北岸最高為萬壽山,海拔757.7米;南岸最高為敘永羅漢林,海拔1902米。南北岸呈不對稱的馬鞍形,高差千米以上。另外,南北兩岸地貌輪廓之通異,尤在于南靠云貴高原,以低、中山為主,山地緊密,平坦地少;且高度逐級上升達1902米。北岸為四川盆地微緩的傾斜平原,除薄刀嶺、古佛山、龍貫山等局部低山外,大部是緩丘、寬谷地貌;且高度遞增率小,呈現(xiàn)平疇沃野,田連阡陌地貌景觀。
氣候特征
瀘州市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南部山區(qū)立體氣候明顯。氣溫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溫、光、水同季,季風氣候明顯,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響,瀘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為連綿陰雨天氣,多輕霧天氣,而全年少有大風,多為0-2米/秒的微風。
水文水系
瀘州境內(nèi)大、中、小江河溪流眾多,但小溪河源徑流短。境內(nèi)河流同屬長江水系,以長江為主干,成樹枝狀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匯入長江。主要河流有長江干流、沱江、赤水河、古藺河、永寧河、塘河、瀨溪河、東門河等。集雨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61條,其中集雨面積50-100平方千米30條、100-400平方千米20條、400平方千米以上11條。瀘州河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控制下季風型河流,即暖季河流,徑流靠夏季降水補給,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境內(nèi)河流湖泊眾多。屬長江水系。
長江分布于市區(qū)北部,自西面江安流至納溪大渡口入境長江由西從納溪區(qū)大渡口鎮(zhèn)進入瀘州,流經(jīng)瀘州納溪區(qū)、江陽區(qū)、龍馬潭區(qū)、瀘縣至合江縣望龍鎮(zhèn)入重慶市,橫穿全市133千米,江面寬600-1300米,以長江為主干,由4級支流組成樹枝狀水系。境內(nèi)匯入長江主要支流有永寧河、沱江、龍溪河、赤水河。湖泊主要有黃龍湖、玉龍湖、鳳凰湖、紅龍湖等。水資源總量大,但分布不均,開發(fā)較難。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瀘州有幼兒園685所,在園幼兒12.44萬人,專任教師6579人。其中城區(qū)幼兒園181所,在園幼兒3.80萬人,專任教師2513人。公辦幼兒園213所,在園幼兒6.75萬人,專任教師2857人。其中城區(qū)公辦幼兒園41所,在園幼兒1.81萬人,專任教師803人。
瀘州有小學194所,教學點377個,在校學生29.59萬人,招生4.58萬人,畢業(yè)生5.59萬人,專任教師1.78萬人,教職工1.55萬人。初級中學185所,在校學生18.83萬人,招生5.64萬人,畢業(yè)生7.38萬人,專任教師1.40萬人,教職工1.66萬人,九年義務教育在校學生總?cè)藬?shù)48.41萬人。特殊教育學校7所,專任教師174人,招生888人,在校生4440人,畢業(yè)生1210人。
瀘州有普通高中29所,專任教師6895人,招生3.61萬人,在校學生11.13萬人,畢業(yè)生3.33萬人。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16所,招生2.82萬人,在校學生7.81萬人,畢業(yè)生1.91萬人,專任教師2637人。
瀘州有普通高校8所,招生4.34萬人,在校學生10.56萬人,畢業(yè)生2.23萬人,專任教師3891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1318人,在讀學生3510人,畢業(yè)生773人。全日制普通本(專)科招生5713人,在校學生2.20萬人,畢業(yè)生5646人;非全日制本(專)科招生2.44萬人,在讀學生6.29萬人,畢業(yè)生1.27萬人。全市成人高等學校1所,專任教師48人,招生1588人,畢業(yè)生1844人,本?圃谛I6600人。
文化事業(yè)
瀘州市有市級以上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205項,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5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名,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92人。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guī)劃》發(fā)布,該市被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規(guī)劃范圍。
瀘州全市有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9個、美術館2個,城市書房2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126個,村(社區(qū))文化室1486個。全市圖書館總藏量237萬冊(件),其中圖書藏量193萬冊。音視頻資源總量37.4萬小時,電子文本、圖片文獻資源年總量76TB,少兒文獻40.5萬冊。圖書館總流通人次164.5萬人次。全市建成22個城市書房實現(xiàn)免費向市民提供自助圖書借閱服務。市圖書館通過“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驗收,F(xiàn)有國家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2個(瀘縣龍舞之鄉(xiāng)、納溪民歌之鄉(xiāng)),省級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15個。
醫(yī)療衛(wèi)生
2020年11月,瀘州市入選國家醫(yī)療保障局區(qū)域點數(shù)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瀘州有三級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17家(其中三甲醫(yī)院5家、三乙醫(yī)院10家;三甲保健院1家;三甲疾控中心1家),二級甲等醫(yī)療機構7家。
【交通運輸】
公路
車站:瀘州城南客運站
敘威高速公路于2021年7月1月建成通車、合江長江公路大橋于2021年6月建成通車。
瀘州市已建成(G76)隆納高速公路、納黔高速公路;(G4215)成自瀘高速公路;(G93)瀘宜高速公路、瀘渝高速公路;(S80)宜敘高速公路、敘古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瀘州繞城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連接主城三區(qū),構成了瀘州高速公路交通網(wǎng)絡。321國道(廣成路)、308省道(合珙路)、207省道(資瀘路)、307省道(瀘鹽路)、309省道(古高路)等國省干線公路穿城而過。
瀘州市是國家公路樞紐城市之一。按照《全國物流園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瀘州市被列為國家二級物流園區(qū)布局城市。四川省僅有成都市列入國家一級物流園區(qū)布局城市,瀘州、綿陽、達州列入國家二級物流園區(qū)布局城市,瀘州成為川南唯一入圍的城市。
鐵路
渝昆高速鐵路:渝昆高速鐵路線路規(guī)劃從重慶出發(fā),途經(jīng)永川、瀘州、宜賓、昭通等地,引入昆明。
綿瀘高速鐵路:綿瀘高鐵內(nèi)自瀘段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區(qū),北起內(nèi)江市成渝城際鐵路內(nèi)江北站,向南經(jīng)白馬鎮(zhèn)進入自貢市境內(nèi),再經(jīng)富順縣進入瀘州市境內(nèi),線路全長128千米,設內(nèi)江北站、內(nèi)江東站、白馬北站、自貢站、富順站、瀘縣站、瀘州站。
瀘遵高速鐵路:瀘遵高速鐵路是成都至貴陽高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北接川南城際鐵路,起于瀘州市城北高鐵樞紐站,沿瀘州市龍馬潭區(qū)、江陽區(qū)、合江縣,經(jīng)赤水市、習水縣、仁懷市,止于遵義市遵義站,再接遵義至貴陽高速鐵路。
隆黃鐵路:2021年4月,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工程初步設計獲得四川省發(fā)改委正式批復。4月23日,隆敘段擴能改造段首樁先期啟動建設。6月25日,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工程開工儀式在瀘州舉行,建成后將加快四川貨物南向便捷出海。
航運
瀘州市是國家交通部確定的二級樞紐站和長江主樞紐港城市。西南出海通道縱貫全境,陸路經(jīng)此通道一日內(nèi)可直達廣西防城港、北海。
瀘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港口,是交通部確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國28個內(nèi)河主要港口、國家二類水運口岸,同時也是四川省唯一一個享受起運港退稅政策的港口。其中,瀘州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是中國(四川)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川南臨港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臨時開放口岸,同時也是四川第一大集裝箱碼頭。
航空
瀘州云龍機場,位于瀘縣云龍鎮(zhèn)、龍馬潭區(qū)石洞街道和雙加鎮(zhèn)結合部,為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機場飛行區(qū)等級為4C級,屬軍民合用機場。截至2020年8月,瀘州云龍機場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44個城市的直達航班。
【旅游資源】
江陽大地多佳景,國家級森林公園佛寶,被譽為地球同緯度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常綠闊葉樹帶,景區(qū)面積達380平方公里;古藺黃荊原始森林、八節(jié)洞瀑布、紅龍湖、二郎美酒河、吳公巖、白馬洞、烏龍洞等等,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位于市區(qū)茜草壩長江岸邊的瀘州桂圓林風景區(qū),沿江岸十華里翡翠長廊,被世界旅游組織專家譽"四川生態(tài)旅游和觀光農(nóng)業(yè)的理想場所"。敘永丹山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畫稿溪、龍泉洞;瀘縣玉蟾山、玉龍湖;納溪天仙洞、鳳凰湖;江陽區(qū)方山、楊橋湖、甜蜜櫻桃園、桂妃園、瀘州桂圓林的"山、水、園、林";合江省級風景區(qū)筆架山、法王寺、將軍湖和巴蜀一絕--瀘州漢棺、堯壩古鎮(zhèn)、福寶古鎮(zhèn);龍馬潭區(qū)九獅山、大通山、芙蓉島、龍馬潭、洞賓亭等等,構成瀘州旅游資源"多、廣、奇、美"的特色。瀘州古稱江陽,西漢景帝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置江陽縣建制并筑城寨,至今已有2150年歷史。1983年建立省轄瀘州市。宋代,瀘州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地位達到了極盛時期。史書記載,宋徽宗頒詔書云:"瀘州,西南要會,邊閫之寄付非輕,可升為節(jié)度,仍賜名瀘州軍。"明代,瀘州躋身為全國33個商業(yè)都會之一,四川僅成、渝、瀘三個城市。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繼后又獲"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殊榮,享有"酒城"美譽。
瀘州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存了豐富的文物古跡。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64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10處,瀘州大曲明代窖池、龍腦橋、報恩塔、春秋祠、護國巖、龍透關、玉蟾山摩崖造像、合江漢代畫像石棺,以及市區(qū)內(nèi)的明代城垣和清代民居,都是珍貴的旅游資源。
張壩桂圓林瀘州地靈人杰,孕育了歷代名人:西周太師尹吉甫,蜀漢尚書令董允,晉朝被譽為"忠規(guī)奮烈,美志不遂"的江陽太守侯馥,元末明玉珍王朝右丞相劉楨,明末兵部尚書熊文燦,清末志士佘英、黃方等,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寶貴的一頁,為故鄉(xiāng)人民爭了光。解放前夕,在重慶渣滓洞犧牲的革命烈士劉國志、成善謀、李青林、劉振美、雷震、陳繼賢等,是瀘州人民的優(yōu)秀兒女。藝術家蔣兆和、王朝聞、凌子風、屈義林、劉止庸的成就,離不開養(yǎng)育他們的這方熱土。
瀘州城肘江負山,枕帶雙流,扼蜀南、渝西、黔北、滇東交通咽喉,有"天生重慶,鐵打瀘州"美譽。長江、沱江如兩條彩帶,繞城而形成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的美麗壯觀的城市風貌。江陽道上,花團錦簇;濱江路上,游人如織;長江岸邊,酒樓、船舫、漁村,燈紅酒綠,重現(xiàn)清代詩人張問陶"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的景象。
山川靈秀的瀘州,展示了清代詩人張船山筆下的"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只少風帆三五疊,更余何處讓江南"的境界。
周邊旅游景點——
·瀘州概況· 玉龍湖·張壩桂圓林 ·堯壩古鎮(zhèn) ·玉蟾山 ·佛寶 ·丹山
·方山 ·海潮湖 ·紅龍湖 ·天仙洞 ·龍腦橋 ·瀘州大曲老窖池
·忠山 ·黃荊 ·倒流河 ·鳳凰湖 ·報恩塔 ·九獅山
地方特色
瀘州,長、沱二江交匯而過,帶給她水的靈秀;淺丘地形,使她呈現(xiàn)獨有的小山城魅力;站在茜草看夜景,整個城市猶如一艘“鐵達尼”號,昂揚向前航行。更有醇香的老窖、甜蜜的桂圓、荔枝以及熱情好客的瀘州人。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繁華的都市與悠閑的田園生活的完美結合。
特產(chǎn)小吃
四川火鍋起源于長江與沱江交匯處的川南重鎮(zhèn)瀘州,這里的火鍋業(yè)興旺,造就了許多品牌的火鍋店。魚火鍋有長江鮮魚黃辣丁、沙鍋魚、半湯魚,家常麻辣,鮮美而不燥火,川南風味突出。
瀘州老窖、瀘州郎酒、瀘州花酒、先市醬油、瀘州桂圓、銀針米、合江荔枝、瀘州白糕、豬兒耙、古藺麻辣雞、殷家坡醪糟、瀘州紅傘、納溪泡糖、白果雞、鹵蹄花
【風景名勝】
瀘州老窖旅游區(qū)
瀘州老窖旅游區(qū)(瀘州老窖景區(qū))位于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qū)三星街國窖廣場,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
瀘州老窖旅游區(qū)以介紹瀘州酒文化為主,有酒史浮雕圖、瀘州老窖釀酒水源龍泉井、純手工釀制技藝生產(chǎn)現(xiàn)場、瀘州大曲老窖池等景觀景點。有中國現(xiàn)存建造最早、持續(xù)使用時間最長、保存完整的原生古窖池群。
瀘州老窖旅游區(qū)是“全國工業(yè)旅游示范點”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旅游示范區(qū)”。2024年2月,獲2023年度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qū)。
黃荊老林旅游景區(qū)
黃荊老林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省南部川黔兩省交界處、古藺縣西北部,總規(guī)劃面積9122.6公頃,森林覆蓋率99.14%,分為筍子山(紅龍湖)和八節(jié)洞(梁家山)兩個片區(qū),包含黃荊老林森林資源和景觀資源精華的部分。屬四川盆地向云貴高原過渡帶的赤水河流域,是典型的白堊系紅色砂巖中山峽谷丹霞地貌區(qū),成山于古代的燕山運動時期,平均海拔1300多米。
黃荊老林旅游景區(qū)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qū)、四川省級旅游度假區(qū)、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四川省級自然保護區(qū)。
太平古鎮(zhèn)
太平古鎮(zhèn)位于古藺河與赤水河交匯處,距縣城古藺35公里。與貴州省習水縣醒民鄉(xiāng)隔河相望,為古藺出川入黔的東大門,是兩省邊民互市,商賈云集,物資集散之地,被譽為川黔的水陸碼頭。
太平古鎮(zhèn)有積淀深厚的紅色文化;1935年“四渡赤水”,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古藺縣境內(nèi)轉(zhuǎn)戰(zhàn)54天,其中二、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就位于太平古鎮(zhèn),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紅色遺跡和革命文物。太平古鎮(zhèn)是川南獨有的山地古鎮(zhèn)。古鎮(zhèn)依山而建,現(xiàn)存建筑多為明清時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闌式和吊腳樓等建筑構架,呈現(xiàn)“臺、吊、錯、挑、梭、靠”特色。景區(qū)地處云、貴、川三省結合部,其文化特征體現(xiàn)了地區(qū)與民族特色的大融合。
太平古鎮(zhèn)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國防教育基地、四川省“十大最宜業(yè)街巷”。
天仙硐旅游景區(qū)
天仙硐旅游景區(qū),又稱天仙洞,為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天仙鎮(zhèn)(原樂登鄉(xiāng))永寧河畔,游覽面積3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90%,是四川省又一竹海景觀,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天仙硐旅游景區(qū)因前有九天玄女修行仙寓,后有夜郎古人巖居洞穴,故名天仙洞,于1998年確定開發(fā);于2001年引資開發(fā),建成景觀大門等;景區(qū)內(nèi)竹綠浪翻滾,謂“一山兩重天、三谷九飛瀑”。景點有天仙洞、十二洞天、天仙棧道、物價碑、觀音巖瀑布、梨花長廊、銀樁巖、鼓耳石、百丈泉、響水灘、臥龍嶺、樂道古鎮(zhèn)等, 以及創(chuàng)建于抗日峰火年代、保存完好的“抗戰(zhàn)小學”。
張壩桂圓林公園
張壩桂圓林公園位于四川省瀘州市,臨長江而建,占地面積4500畝,其中核心桂圓林區(qū)2400畝。是集生態(tài)、運動、養(yǎng)生、休閑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地。
張壩桂圓林因沱江、長江交匯沖阻,累年淤沙積石而成沿江平壩,這里生長著1.5萬多株百年以上桂圓樹、2000多株荔枝樹、1000多株楨楠,各類林木共計5.3萬多株。有桂水湖、龍吟溪、龍影長廊、樹王臺、張家大院等40多個景點。
張壩桂圓林公園有“十里綠色長廊”“瀘州綠色客廳”“城市天然氧吧”等美譽,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qū)、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北回歸線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圓林,四川省永久性綠色保護區(qū)。2018年,公園內(nèi)的張壩桂圓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稱號。2021年12月,獲2021年四川省中醫(y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稱號。
花田酒地旅游景區(qū)
花田酒地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大渡口鎮(zhèn),現(xiàn)占地2280畝。
花田酒地旅游景區(qū)依托清溪河下游河畔而建,以展示花田景觀和酒文化為主題,由清溪河道景觀、花田景觀、景觀橋、半山棧道、瀑布景觀、白酒莊園等組成。也有漂流、游船、玻璃棧道、高空蹦極、攀巖、滑草等多項綜合娛樂項目。景區(qū)花卉的花期覆蓋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
2016年5月,花田酒地旅游景區(qū)公布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并授牌。2022年,景區(qū)內(nèi)清溪河(納溪段)入選四川省美麗河湖優(yōu)秀案例。
箭竹大黑洞景區(qū)
箭竹大黑洞景區(qū),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箭竹苗族鄉(xiāng)團結村,景區(qū)為喀斯特地貌,擁有溶洞、森林、草場等自然景觀和苗族傳統(tǒng)文化人文景觀。
箭竹大黑洞景區(qū)于2009年初步開發(fā)向游人開放;于2016年實施升級改造工程。景區(qū)景點有苗寨民俗文化區(qū)、大黑洞秘境觀光區(qū)、游客中心休閑運動體驗區(qū)、哆彩苗嶺休閑游憩區(qū)等。由地上的桃花山和苗家上下寨和地下的大黑洞、響水洞和牛王洞等區(qū)域組成。
景區(qū)所在地箭竹苗族鄉(xiāng)團結村被評為中國傳統(tǒng)村落和民族團結示范點。2018年1月,箭竹大黑洞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瀘州市鳳凰湖旅游景區(qū)
瀘州市鳳凰湖旅游景區(qū)(馬廟水庫,東風水庫),又名納溪鳳凰湖國家濕地公園、瀘州鳳凰湖。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qū)大渡口鎮(zhèn)平橋村。
1958年,馬廟水庫動工修建;1985年,因鳳凰山而改名鳳凰湖。景區(qū)水域面積達157公頃,可游面積達30平方公里,其中鳳凰湖總面積約60平方千米。有大小島嶼40余座,湖泊九彎十八曲,大小景點共計30余處。是集水鄉(xiāng)風貌、湖光山色、奇石怪崖、飛瀑洞宮、林濤竹海等為一體的水文化的景區(qū)。
瀘州市鳳凰湖旅游景區(qū)是省級水利風景區(qū)、國家AAAA級景區(qū)。2015年10月,景區(qū)通過國家林業(yè)局專家組評估并試點,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堯壩古鎮(zhèn)
堯壩古鎮(zhèn)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堯壩鎮(zhèn),地處川渝黔結合部,距合江37公里、瀘州22公里。古鎮(zhèn)依山傍水,高低錯落,F(xiàn)存建筑保存極為完整,古鎮(zhèn)大多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的風格,絕大多數(shù)為清代、民國時期建筑。古民居群位于古街道兩旁,全長1000多米,有小青瓦房2000余間,形成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民居群落。
堯壩古鎮(zhèn)歷史悠久,始于北宋,興于明清,是古江陽到夜郎國的必經(jīng)之道,有“川黔走廊”、“茶鹽古道”之稱;古鎮(zhèn)匯集了川、黔兩省濃厚歷史文化和古風民俗,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西部川黔古鎮(zhèn)文化,是享譽川黔的文化名鎮(zhèn)、影視基地、佛教圣地。清華大學古建筑專家陳志華譽之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著名學者于丹稱其為“活著的古鎮(zhèn)”。古鎮(zhèn)內(nèi)有王朝聞故居、凌子風影視陳列館、東岳廟、油紙傘鋪、大鴻米店、曉云軒、周公館等景點。
堯壩古鎮(zhèn)先后獲得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歷史文化名鎮(zhè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色景觀旅游示范名鎮(zhèn)”和“省級文化先進鄉(xiāng)鎮(zhèn)”等榮譽稱號。
【文化古跡】
報恩塔
報恩塔位于瀘州市區(qū)。建于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明弘治年(1488年-1505年)、清光緒十四年(1884年)及1983年1985年均有維修,迄今保存完好。
龍腦橋
龍腦橋位于瀘縣大田鄉(xiāng)九溪河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間,長54米,寬1.9米,高5米。是全國罕見的明代大型石雕橋,14座橋墩中間的8個上,分別雕刻有龍、象獅、麒麟,其藝術精湛,刀法剛毅,形象生動別致。
百子圖
百子圖位于瀘州市城西北角。原名真如寺。初建于宋清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乾隆五年(1788年)培修。因寺壁塑有“世俗百子圖”石刻,被稱為“百子圖”。
龍透關
龍透關位于市區(qū)西郊。始建于蜀漢。全長7華里。北臨沱江,南抵長江,猶如巨龍穿透兩江而得名。民國十五年(1926年)12月1日,劉伯承等領導的瀘州起義爆發(fā),10萬反動軍隊圍剿革命軍,龍透關前展開殊死決戰(zhàn)。
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紅軍一方面軍長征時四渡赤水河遺址在太平渡口,均在古藺縣境,有太平渡陳列館和紀念碑。
朱家山石園
朱家山石園由外花園和朱德舊居以及石園三部分組成。分別為現(xiàn)代、清末和民國初年建筑。朱德駐瀘時,組建“東華詩社”,常在此活動。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梁武帝大同年間(535—546年),“遠取瀘水以為名”,“瀘州”作為地名沿襲至今。
方言
瀘州話屬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音系中共有聲母21個;韻母共35個;聲調(diào)5個; 陰平44個、陽平21、上聲42、去聲13、入聲33。兒化是瀘州話中一個比較顯著的語言現(xiàn)象。 [80]瀘州話是瀘州主城區(qū)和瀘縣共同通用的語言,以瀘州主城區(qū)的語言為代表。瀘州話屬于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也就是南路話,保留入聲,語速較快。瀘州地區(qū)話,主要是入聲獨立,有少部分入聲歸去聲,是受自貢富順話的影響。入聲獨立的以市中區(qū)為中心,包括合江、納溪、敘永及瀘縣南半部和古藺西半部。入聲歸去聲的主要包括瀘縣北部和古藺半部。
紅色文化
瀘州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朱德、劉伯承、吳玉章、惲代英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都曾在瀘州從事過偉大革命實踐,留下了許多革命史實、傳說和文物古跡,如護國討袁戰(zhàn)爭遺址——棉花坡古戰(zhàn)場遺址及指揮部、護國巖摩崖石刻、況場朱德舊居、東華詩社舊址——朱家山、川南師范學堂、龍透關、太平渡口、二郎渡口等文物點。據(jù)“三普”成果顯示,瀘州市革命遺跡遺址多達1200余處,僅四渡赤水期間,紅軍輾轉(zhuǎn)往返于古藺、敘永76個場鎮(zhèn),留下豐富革命遺存。有“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瀘州起義陳列館”、“紅軍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等3座紅色主題陳列館。
文物
瀘州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共22處,分別是:明代瀘州大曲老窖池、明代瀘縣龍腦橋、宋代瀘縣宋墓、清代敘永春秋祠、清代況場朱德舊居、瀘州老窖窖池群及釀酒作坊(江陽區(qū)、龍馬潭區(qū))、南宋報恩塔(江陽區(qū))、玉蟾山摩崖造像(瀘縣)、瀘縣龍橋群、羅盤嘴墓群(瀘縣)、瀘縣屈氏莊園、神臂城遺址(合江縣)、合江崖墓群、堯壩鎮(zhèn)古建筑群(合江縣)、清涼洞摩崖造像(敘永縣)、古藺縣紅軍四渡赤水戰(zhàn)役遺址、茶馬古道(瀘州段)、瀘縣圓通寺、福寶古建筑群、奇峰渡槽、洞窩水電站、紅軍長征過石廂子舊址、先市醬油釀造作坊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5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0處。
非遺
2006年6月,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瀘州雨壇彩龍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8年6月,蒸餾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古藺郎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傘制作技藝(油紙傘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014年12月3日,古藺花燈和合江縣的醬油釀造技藝(先市醬油釀造技藝)正式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截至2016年12月,瀘州市級以上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150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6項、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46項,在全省各市(州)中名列前茅,位居川南第一。
風俗民情
瀘州龍舟競渡歷史悠久,在川內(nèi)很有名氣。早在五百年前,瀘州長江龍舟競渡就得到了明代狀元楊升庵的贊頌。他在《競渡曲》中寫道:“江陽舊俗重端陽,龍舟競渡江之滂。已欣永日恣游戲,更兼積雨生微涼。五龍青紅黃白黑,昂頭豎項揚鬐翼。奔電追風躍且鳴,擊汰沖波橫復直。仿佛湖州張水嬉,想像習戰(zhàn)昆明池……”,詩歌描述了當時規(guī)模宏大、冠甲全川、激動人心的長江瀘州龍舟競渡盛況。
【名優(yōu)特產(chǎn)】
在136公里的長江瀘州段,具有大河幫小河味獨特風味的瀘菜。
據(jù)《川菜志·經(jīng)營類型和方式中飲食行幫及地方風味》記載,由于地理環(huán)境、交通、人文的區(qū)別,歷史上的各地川菜各具特點,從而形成了所謂的“幫派”,又稱幫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河幫、下河幫、大河幫、小河幫、自內(nèi)幫等。大河幫范圍包括長江上游的瀘州、宜賓、樂山一帶。
大河幫的烹飪菜路廣、佐料多、技法多,以小煎、小炒、干煸和突出泡姜、泡海椒味的民間菜式以及火鍋為主要特點。大河幫擅烹飪長江鮮魚,名菜有玉牌脆肚、罐罐雞、糖醋脆皮魚、清蒸雜燴。而瀘州的小吃和特色菜肴,如黃粑、豬兒粑、倫教糕以及葷豆花、酸菜豆花。
瀘州市是大河幫較為集中的地區(qū)。一方面,瀘菜風味以大河幫風味的技法為主體。另一方面,舊時自貢的鹽幫、內(nèi)江的糖幫、隆昌麻布的挑夫順沱江而下,在瀘州交匯;瀘州也是少數(shù)民族較多的地區(qū),因此,急火短炒、小煎小炒、便宜快捷形成的沱江風味菜品(也稱小河味),與赤水河畔古藺、敘永的苗族、彝族菜肴風味都對瀘菜產(chǎn)生了影響。
瀘菜既保留了川菜“清鮮醇濃,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共性特點,又具有瀘州“大河幫小河味”的個性特點,突出表現(xiàn)為“清鮮純厚、醇濃并重、咸甜適中、酸辣適口、煳辣麻爽、辛香有度”,大河風格、小河風味,與成渝兩地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味和技法。
瀘菜體系包括瀘州地標菜、瀘州小吃、瀘州河鮮、瀘州火鍋四大品牌。菜品具有形神兼具、味質(zhì)相宜、氣韻相通、古今相融、文化相承的特點。以筵席為例,瀘菜就創(chuàng)作了酒城八景宴、合江八景宴、瀘州全魚宴、瀘鄉(xiāng)紅薯宴、合江荔枝宴、張壩桂圓宴、潮河龍眼宴、赤水紅軍宴、渠壩豆腐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