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樂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下轄縣級市,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爾塔拉軍分區(qū)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位于新疆西北部,距烏魯木齊市524千米,是中國西部重要沿邊開放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節(jié)點城市;屬于大陸性溫帶荒漠干旱氣候,邊境線長69.2千米,總面積7500平方千米,博樂總人口26.03萬人,博樂市轄5個街道、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市政府駐南城區(qū)街道。
博樂市歷史悠久,山水雄奇,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民國九年(1920年),設博樂縣,地名源于“孛羅古城”,1985年,撤縣建立縣級博樂市,1989年,列為對外開放城市,1990年,批準為沿邊進一步對外開放城市,1992年,建立博樂國家級邊境經(jīng)濟合作區(qū)。曾先后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等5項國家級稱號。境內(nèi)景點眾多,如賽里木湖,博爾塔拉河景區(qū)等。
【行政區(qū)劃】
博樂市轄5個街道、4個鎮(zhèn)、1個鄉(xiāng):
街道:青得里街道、顧力木圖街道、南城區(qū)街道、青達拉街道、克爾根卓街道
鎮(zhèn):小營盤鎮(zhèn)、達勒特鎮(zhèn)、烏圖布拉格鎮(zhèn)、青得里鎮(zhèn)
鄉(xiāng):貝林哈日莫墩鄉(xiāng)
【建置沿革】
唐顯慶三年(658年),唐朝在博樂設“雙河”都督府。 [21]博樂與中原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絲綢之路北道通往中亞和歐洲的重鎮(zhèn)之一。博樂之名歷史久遠,最早的記載是公元12世紀耶律大石建西遼后所建的“勃羅城”(在今博樂西南)。 元代有“不剌”、“普剌”、“孛羅”等譯法。舊為準噶爾策妄阿拉布坦游牧地,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移察哈爾左營駐此,設領隊大臣,俗稱大營盤。《西域圖志》稱博羅塔拉。光緒十四年(1888年),屬精河直隸廳。 民國八年(1919年),新疆省主席楊增新呈請中華民國政府設立博樂塔拉縣治。“博樂”是“博樂塔拉”的縮寫,蒙古語為“銀白色(青灰色、青色)的草原”。民國九年(1920年)1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批準博樂塔拉由精河縣析出設縣治,縣治設在大營盤(今博樂城),縣名稱為“博樂縣”,歸伊犁道管轄。 1950年8月,博樂縣人民政府建立。 1954年7月,博樂縣隸屬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 1955年2月,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區(qū)改稱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屬之。 1958年6月,博樂縣建制撤銷,保留博樂縣名稱。 1962年11月,恢復設立博樂縣。 1985年6月4日,撤銷博樂縣,設立縣級博樂市,并于同年9月21日召開“博樂市成立大會”。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博樂市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西北部,艾比湖西,天山西段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部,東部和東北部臨精河縣、托里縣,西瀕溫泉縣,南濱尼勒克縣、霍城縣,北以阿拉套山分水嶺為界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69.2千米。市區(qū)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24千米。博樂市南北長117.5千米,東西寬164.7千米,總面積75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博樂市地勢西高東低,土地呈垂直地帶分布,南部有北天山西段支脈科古爾琴山、呼蘇木奇根山,北部是阿拉套山脈,中部為崗吉格山,分別構成呼蘇木奇根谷地、呼蘇圖谷地、博爾塔拉河谷地和呼蘇木奇根河、博爾塔拉河,呈現(xiàn)“四山三谷兩條川”的地貌。最高山峰為霍洛力烏蘇西南處,海拔4189米,最低處為東部博爾塔拉河入艾比湖口,海拔194.6米,高差為3994.4米。
氣候 博樂市春季氣溫多變,夏季炎熱,秋季少雨,冬季寒冷,屬于大陸性溫帶荒漠干旱氣候。氣溫年、月、日變化幅度都比較大。降水量各季分布不均,差值較大,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次之。博爾塔拉河河谷中游地區(qū)的西部和南部山區(qū)的賽里木湖及北部山區(qū)的哈日圖熱格是夏季冰雹的活動區(qū),冬季境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最大積雪厚度約18厘米。 日照:境內(nèi)空間云量和風沙較少,太陽輻射量較多,高于東、南各臨近縣市,與溫泉縣基本相當。市內(nèi)平原地區(qū)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較長;降水量少,空氣干燥,蒸發(fā)量較大。年日照時數(shù)在2734.9小時。 氣溫:博樂市年平均氣溫6.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15.7℃,極端最低氣溫-36.2℃,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3.8℃,極端最高氣溫為40.0℃。平均無霜期為180天,最長為203天,最短為150天。 降水:博樂市屬準噶爾盆地西南緣少雨區(qū),年降水量較少,由于境內(nèi)地形復雜,各地降水差異較大,博爾塔拉河中游地區(qū)多于下游地區(qū),山區(qū)多于平原地區(qū),北部山區(qū)的哈日圖熱格和南部山區(qū)的賽里木湖是全市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年均降水量為200.3毫米,年蒸發(fā)量為1554.5毫米。
水文 博樂市境內(nèi)有博爾塔拉河區(qū)、哈拉吐魯克河區(qū)和保爾德河區(qū)3個水資源河區(qū);博爾塔拉河橫貫博樂市,注入艾比湖。湖泊、河流、溝溪、水庫、塘渠等面積為1075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13.8%。全市水域面積54948.6公頃,占全市國土資源的6.29%。賽里木湖水域面積為45529.3公頃。哈拉吐魯克河: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積為229平方千米,河長54千米,隨著哈拉吐魯克水庫修建,下泄河道水量減少,地下水補給量減少。保爾德河:山溪性河流,流域面積342平方千米,河長42千米,與哈拉吐魯克河相鄰,年內(nèi)分配相似。
【交通運輸】
1992年6月22日,國際客運正式開通,同年9月國際貨運正式聯(lián)運。北疆鐵路在博樂市境內(nèi)總里程為46.6千米,段內(nèi)設三個站、阿拉山口站博樂站和烏蘭達布森站。城市道路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北環(huán)路、長城路、顧里木圖路、文化路、建國路、前進路、沿河路、迎春路等16條道路的新建改建工程,新增城市道路18.6千米,市區(qū)已擁有道路38條65千米。
博樂機場,于2010年7月10日通航,距市區(qū)以東約18千米,與烏魯木齊飛行航距425千米,飛行時間約為1小時。
【社會事業(yè)】
教育事業(yè) 博樂市有基礎教育校(園)數(shù)76所,在校生36351人。其中: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3035人;初中8所(含九年一貫制),在校生8565人;小學13所,在校生17392人;幼兒園53所,在園幼兒7359人。
文化事業(yè) 博樂市共有各類文化經(jīng)營場所共有126家。其中:互聯(lián)網(wǎng)上網(wǎng)服務營業(yè)場所11家,歌舞娛樂場所18家,游藝廳1家,圖書音像店35家,印刷廠11家,電影院線2家、文化藝術培訓場所48家。
醫(yī)療衛(wèi)生 博樂市市域范圍內(nèi)(含州級醫(yī)療機構)衛(wèi)生機構236個,床位1616張,衛(wèi)生機構在崗職工3106人,其中:衛(wèi)生技術人員2581人。
【風景名勝】
賽里木湖景區(qū)
賽里木湖景區(qū),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省級旅游名勝景區(qū),2004年1月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后眷顧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的說法。 賽里木湖古稱“天池”、“西方凈海”,蒙語稱“賽里木淖爾”,意思為“山脊梁上的湖”。位于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nèi)北天山山脈中,緊鄰伊犁州霍城縣,湖面海拔2071米,東西長30千米,南北寬25千米,面積453平方千米,蓄水量達210億立方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達12米。
博爾塔拉河旅游區(qū)
博爾塔拉河旅游區(qū)又稱博河景觀帶,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博州首府博樂市博河大橋兩側,由濱河公園、博爾塔拉紀念園、博樂市人民公園三部分組成。該景區(qū)2016年創(chuàng)建4A級景區(qū)。園區(qū)建有水上樂園、森林小屋、兒童游樂設施、動物園等建筑,設有“農(nóng)家樂”和“百姓生活游”項目,是迄今為止博樂市乃至博州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區(qū)。它將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旅游景點匯集于一園,是集文化、娛樂、購物、住宿、美食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qū)。
達勒特古城遺址
達勒特古城遺址又稱達勒特破城子,位于博樂市東南37千米的破城子村北緣,坐落在博爾塔拉河與大河沿子河交江之處的黃土臺地段上。歷史上新絲路北道之重鎮(zhèn),整個古城被一條東南—西北向的干枯河分為兩部分。根據(jù)出土文物和文物上的銘文以及錢幣資料專家初步認為該古城東西西部分屬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河西遺址較早,可是唐代遺址,有人認為是唐代雙河都督府都在地。河東遺址較晚,可能是西遼舒建,其下限可見到明代初期。也有的學者認為東西本是一座城,由于河流改造沖刷形成兩部分,建于西遼,廢于元末明初,有待進步考證。2013年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博樂是多民族聚集地區(qū),主要有蒙古、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等35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各民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和風情習俗。
地名由來 博樂市,地名源于“孛羅古城”。 [26]博樂”在唐、元、明、清朝有“孛樂”“不剌”“普剌”“博落脫兒”“博羅塔拉”等譯法。
文物 博樂市共有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個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語言文字 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族,分為內(nèi)蒙古、巴爾虎布里亞特和衛(wèi)拉特三種方言。博爾塔拉境內(nèi)的察哈爾蒙古原講內(nèi)蒙古方言,因西遷與衛(wèi)拉特蒙古(主要是土爾扈特蒙古)長期相處,語言相習,除少部分口語發(fā)音略有不同處,已普遍講衛(wèi)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兩種,博樂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他們現(xiàn)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字母文字。
傳統(tǒng)節(jié)日 蒙古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過小年和春節(jié)。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蒙古族稱為小年。蒙古族把春節(jié)叫大年,也稱白節(jié)。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麥德爾節(jié),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廟會。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節(jié)日是古爾邦節(jié)和肉孜節(jié),維吾爾族還有卡巴克節(jié),回族還有圣紀節(jié)。
婚俗禮儀 婚俗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禮儀式繁多,婚禮須經(jīng)說媒、相親、定親、過禮、結婚等程序,極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舉行婚禮之前要舉行“尼卡”儀式,這種儀式由阿訇(神職人員)主持。
傳統(tǒng)娛樂 蒙古族的傳統(tǒng)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凡喜慶節(jié)日、宴會,均有歌舞相伴。民歌異常豐富,有《牧歌》、《習俗歌》、《諺語歌》、《思親歌》等。民歌分“長調(diào)”和“短調(diào)”兩類,彈唱時使用一種叫“托布秀兒”的彈撥樂器,發(fā)音獨特,聲調(diào)悠揚。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節(jié)奏歡快,舞步輕盈。民間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開勒》、《崩崩爾腔》、《奧里克特克》和《沙吾爾登》等最具特色。 維吾爾族歌舞輕松愉快,自由活潑,主要是手臂和腳腿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起舞,舞蹈姿勢沒有定式,隨意變化,“麥西來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樂器有十幾種,常見的“熱瓦甫”、“都他爾”和“達甫”(手鼓)等。 哈薩克族最著名的民間說唱藝術是阿肯彈唱,通常由一人或兩人邊彈冬不拉邊演唱。最為常見的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刁羊和姑娘追。“花兒”是回族人民獨有的民間歌唱藝術。
【榮譽稱號】
2017年6月,博樂市被命名國家衛(wèi)生城市。 2019年2月2日,博樂市被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y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20年10月,博樂市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縣)。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1年,博樂市入選國家農(nóng)產(chǎn)品質量安全縣名單。2021年9月1日,被中國科協(xié)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qū)),示范期為5年。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西部百強縣市”。2021年11月1日,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第三批自治區(qū)全域旅游示范區(qū)公示名單。2021年11月22日,入選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示范單位擬命名公示名單。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xiàn)主要農(nóng)作物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qū))。 2022年2月8日,博樂市獲評“2021年度國家衛(wèi)生城市”。2022年4月,入選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先行創(chuàng)建縣(市、區(qū)、旗)名單。2022年8月,入選2022年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