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北靠內蒙,南臨京津,處于華北內地連接內蒙的咽喉地段,為壩上第一縣,總面積4185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張北縣城古有“壩上重鎮(zhèn)”之稱。張北縣以其壯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展示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張北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的壩上地區(qū),是離京津地區(qū)最近的高原地區(qū),夏天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轄18個鄉(xiāng)鎮(zhèn)、366個行政村、1167個自然村,人口37.2萬,其中農業(yè)人口31.2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張北鎮(zhèn),郵政編碼076450?偯娣e為423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66.5萬畝、林地面積109萬畝、草地面積159萬畝。
行政區(qū)劃
張北縣轄4個鎮(zhèn)、14個鄉(xiāng):
鎮(zhèn):張北鎮(zhèn)、公會鎮(zhèn)、二臺鎮(zhèn)、大囫圇鎮(zhèn)
鄉(xiāng):臺路溝鄉(xiāng)、油簍溝鄉(xiāng)、饅頭營鄉(xiāng)、二泉井鄉(xiāng)、單晶河鄉(xiāng)、大河鄉(xiāng)、海流圖鄉(xiāng)、兩面井鄉(xiāng)、郝家營鄉(xiāng)、白廟灘鄉(xiāng)、小二臺鄉(xiāng)、戰(zhàn)海鄉(xiāng)、三號鄉(xiāng)、大西灣鄉(xiāng)
歷史沿革
張北縣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在這塊土地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都留下活動的足跡,古稱"天閑芻牧之場"。長期以來,各族人民在這里繁衍生息,交往融合,共同譜寫了這塊廣袤土地的歷史篇章,創(chuàng)造了具有濃郁獨特鄉(xiāng)土氣息的燦爛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沿舊制。1952年11月15日隸河北省張家口專區(qū)。1959年5月張家口專區(qū),張家口市合并稱張家口市,張北縣屬之。1961年5月復置張家口專區(qū),縣隸張家口專區(qū)。1970年改張家口專區(qū)為張家口地區(qū),縣屬之。1993年6月底,張家口地區(qū)撤銷,并于張家口市,縣隸屬張家口市。2005年1月3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fā)展,推進城市化進程,確定張北縣為第一批擴大管理權限的縣(市),仍隸屬張家口市。
張北風光
氣候環(huán)境
地勢險要,氣候獨特?h境地形呈高原丘陵景觀,大致分為東南壩頭區(qū)、西部丘陵區(qū)和中部平原區(qū)三個類型,平均海拔1400-1600米,南部"壩頭"海拔1600-1800米,境內樺皮嶺海拔2128米,為"壩頭"群峰之首。全縣地處壩上高寒區(qū),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2.6℃。
張北縣是河北省日照條件最好的縣之一,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897.8小時,全年活動積溫2448℃,年平均7級以上大風日數(shù)30天左右。全年無霜期90-110天,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干旱、多風、少雨、無霜期短是主要的氣候特征。 張北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的壩上地區(qū),原始生態(tài)草原保存完整。縣內平均海拔1400—1600米,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60℃,降水量近400毫米,無霜期90—110天,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動植物品質優(yōu)良。全縣草場面積160萬畝。林地面積109萬畝。森林覆被率18.6%。
壩上為寒溫半濕潤高原氣候,平均溫度零上攝氏1度,最熱月份平均溫度在19攝氏度左右,雖在盛夏,猶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此,壩上不僅是一處寬廣秀麗、風光旖旎的游覽勝地,也是氣候宜人,風姿獨具的避暑勝地。秋季,秋高氣爽層林盡染,漫山遍野的紅葉溢金流丹,火紅的楓葉、淡綠的樟子松。而到了冬季,銀裝素裹,滑雪狩獵,更別有一番情趣。
自然資源
豐富的資源和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張北縣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經濟格局。主里平疇千里,綠林縱橫,莜麥、雜豆、亞麻、馬鈴薯、蔬菜、甜菜等農產品基地建設成效顯著。這里草原廣闊,水草豐美,“張北馬”“西蒙達爾牛”“河北細毛羊”久負盛名。這里多業(yè)并舉,以皮毛皮革、肉食、制糖、釀酒、酵母、糧油、服裝、鞋帽、機械、建材為主的加工業(yè)初具規(guī)模,是名副其實的牲畜、皮毛集散地和服務京津的副食品基地。
農牧資源,張北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是理想的無污染、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農產品主要盛產甜菜、蔬菜、馬鈴薯、裸燕麥等,"中都"牌蔬菜、"雪景"牌綿白糖、"燕山"牌酵母、"燕綠"牌裸燕麥方便面等產品以優(yōu)良的品質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河北天露糖業(yè)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制糖企業(yè),是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yè),河北馬利食品有限公司已發(fā)展成為亞洲最大的酵母生產企業(yè)之一。畜產品主要以牛肉、羊肉和乳品為主,年可提供活畜近百萬頭(匹)、肉類3.7萬噸、鮮奶12.9萬多噸,成為晉、冀、蒙重要的畜產品集散地和華北地區(qū)重要的肉食品生產基地之一,并于2006年被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授予"全國奶牛生產強縣"稱號。所產的牛羊肉品質優(yōu)良,聞名遐邇,產品暢銷京津市場,出口阿聯(lián)酋等中東國家。風能資源,縣境內常年平均風速6米/秒,屬優(yōu)質風能資源區(qū)域,現(xiàn)已被列為國家百萬級風能建設基地。先后引進了長城風電、北京國投、北京中人,山東魯能、天津博德等5家企業(yè),總投資278億多元、建設總規(guī)模達310萬千瓦的風電開發(fā)項目,遠景規(guī)劃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礦產資源,地下礦藏已發(fā)現(xiàn)和探明礦種有金、銀、鉛、鋅、大理石、螢石、煤等35處之多,多種礦床儲量大、品位高。其中,蔡家營鉛鋅金銀多金屬礦為我國罕見的特大型綜合礦床;海流圖硅藻土礦屬目前華北地區(qū)最大的硅藻土礦床。其它如褐煤、浮石、玄武石等均具有較大的成礦潛力和開發(fā)前景。
生態(tài)旅游資源,張北縣處于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延伸地帶,是距離北京最近、保持最完好的原始草原,屬休閑避暑和觀光旅游的理想之地。境內自然人文景觀眾多,現(xiàn)已建成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安固里草原度假村、中都游牧源、樺皮嶺等旅游景點11處,其中國家AAA級旅游景點兩處,初步形成了以壩上草原生態(tài)旅游為特色,集自然風光與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旅游格局。 2006年,接待海內外游客達35萬多人次?偼顿Y20億元一期投資5億元的仙那都國際生態(tài)旅游度假村、投資億元以上的壩上天鵝湖景區(qū)等旅游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經濟發(fā)展
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堅持從縣情實際出發(fā),依托四大資源(風能、礦產、農牧、生態(tài)旅游),發(fā)揮兩大優(yōu)勢(交通、區(qū)位),大力實施"一主三化"(以項目建設為主,城市化、工業(yè)化、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培植八大支柱產業(yè)(風電、礦產、甜菜、乳業(yè)、蔬菜、肉食品、生態(tài)旅游、市場物流),加快融入京津冀、晉冀蒙經濟圈步伐,努力實現(xiàn)四大戰(zhàn)略目標(京津綠色和有機食品基地、國家重點風能基地、國家級重點生態(tài)旅游基地、壩上及周邊地區(qū)商貿物流中心),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yè)得到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2006年,全縣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總值25.32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分別達到116354萬元、64288萬元和72632萬元;完成全部財政收入1.7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107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4億元,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9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73元
投資環(huán)境
張北縣擁有110千伏、22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變電站4座,由丹麥等國投資的5000千瓦大型風力發(fā)電站已建成投入營運,是華北地區(qū)重要輸變電樞紐之一。程控電話已開通國內、國際直撥電話、移動電話和傳真、傳呼業(yè)務。張北還是華北北部郵件轉口處理中心之一。全縣商業(yè)、金融、保險、信息等服務功能配套,醫(yī)療、教育、文化、娛樂設施齊全,交通便利,專業(yè)市場發(fā)達。多層次輻射推進、共同發(fā)展的開發(fā)格局正在形成。
張北縣是飲譽華北的農副產品基地。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一個宏大的以農田水利基地建設為主的生態(tài)工程蓬勃展開,生產條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種植業(yè)基本實現(xiàn)了作業(yè)機械化、作物良種化、栽培科學化。全縣生產莜麥5萬噸,雜豆3.5萬噸,亞麻1.5萬噸,馬鈴薯24萬噸,甜菜10萬噸,秸稈6.4萬噸。鮮嫩無污染的各類錯季蔬菜受到京津市場青睞。
張北是“三北”防護林工程重點縣和畜牧業(yè)基地。森林覆蓋率由解放初的21.5‰增加到21.3%,阡陌林絡縱橫,路邊綠樹成蔭,為改善氣候,凈化首都北京作出了貢獻全縣每年可向市場提供各種活畜30萬頭,畜皮200多萬張,羊毛2500噸,肉3萬噸,鮮蛋2500噸牛奶1.5萬噸,系華北重要副食品基地之一 。
張北縣依托本地礦產、農畜產品、勞動力等資源,基本形成皮革、皮毛、化工、建材、肉食、服裝、鞋帽、機械、制糖、釀酒、酵母、油脂等結構比較合理、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全縣共有40多種產品獲市以上優(yōu)質產品稱號。服裝、鞋帽、民用水暖爐、綿白糖、白酒等產品走俏市場,小型自走式聯(lián)合收割機、“燕綠”牌莜面方便面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近年來,一批合資合作企業(yè)應運而生,為縣辦工業(yè)注入生機。其中,中,澳合資河北馬利食品有限公司總投資2000萬美元,年生產干酵3000噸,是亞洲最大的酵母生產廠家。 河北天露糖業(yè)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唯一的制糖企業(yè),省重點農業(yè)化經營龍頭企業(yè),。在強手如林的制糖行業(yè),讓人慰藉地感到冀北高原真正地騰起一條龍。
交通資源
古詩云:“野狐圣地古今傳,路險山高云漢邊,莫怪兵家爭此地,長驅直搗控幽燕。”詩中指的“野狐”就是張北的野狐嶺。它是塞外之門戶,邊陲要隘,兵家必爭之地。壩上張北自古以來就是連接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交通樞紐,扼南北交通的咽喉。
近年來,張北交通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加強。2002年11月16日,國家重點工程京張高速公路經過4年的緊張施工全線貫通。通過張家口市,張北縣與京津地區(qū)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207國道穿越張北境內47公里,將其與錫林浩特、張家口市、宣化等市連接起來,此外,東西、南北5條公路干線于張北聚集輻射。
張北良好的區(qū)位優(yōu)勢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其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就旅游業(yè)來說,良好的交通環(huán)境為來自北京、天津及其他地區(qū)的游客帶來了很大方便,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到壩上參觀、游覽。就農業(yè)、運輸業(yè)而言,地方的農產品、農副產品可以及時運輸?shù)奖本⑻旖、上海、江浙等地區(qū);工業(yè)方面,張北糖廠所需的甜菜有60%是從張北周邊地區(qū)通過公路運進來的。張北自古就有“旱碼頭”之稱,現(xiàn)在,該地依托交通優(yōu)勢,發(fā)展各類專業(yè)市場,已經發(fā)展成為農畜產品的重要集散地。相繼培育并形成了牲畜、皮毛、皮革、農貿、建材、農機等一批遠近聞名的市場。
張北地處壩首,背靠內蒙,面臨京津,雄居要沖,扼南北交通之咽喉,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四通八達之埠。這里曾是"北方絲綢之路"張庫大道(張家口至庫倫)的必經之地,俗有"旱碼頭"之稱。張北區(qū)位優(yōu)越,公路四通八達?h城距北京225公里,距石家莊560公里,目前,207國道縱貫全境,張尚、張化、東商、張沽等省級公路干線聚集輻射,構成了以縣城為樞紐,連接內蒙、輻射京津的交通運輸網絡。特別是京(北京)張(張家口)高速和張(張北)石(石家莊)高速公路和擬建的張(張家口)桑(桑根達賴)鐵路、物流機場,使張北的區(qū)位優(yōu)勢更加凸顯,將使張北成為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歷史文化
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南北朝置懷荒鎮(zhèn),始建邑,為北魏邊防六鎮(zhèn)之一。遼、金、元三代民物熙阜,遼初,景宗姐姐大長公主置州,稱燕子城,金代設柔遠縣,首創(chuàng)縣制,古稱興和城,后稱撫州,歷史上曾為州、縣、廳、區(qū)所在地,素有"壩上重鎮(zhèn)"之稱。1307年元武宗建中都于張北,同大都 (北京)、上都(今正藍旗)并稱三都,盛極一時。1945年屬察哈爾省察北專區(qū),現(xiàn)屬河北省張家口市。2005年被河北省政府列入首批22個擴權縣(市) 之一。張北是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的交匯點,蒙漢文化在這里交融匯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張北人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爽朗豪放,特別是長期生活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礪出了自強不息、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和品格。
河北省張北縣以其壯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展示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張北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內蒙古高原南緣的壩上地區(qū),是離京津地區(qū)最近的高原地區(qū),夏天氣候涼爽是避暑勝地。然而,目前人們知道更多的是北戴河、避暑山莊,張北要迎頭趕上,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成現(xiàn)代化的休閑避暑中心、會議中心。目前張北已經成功引進內資,計劃建設占地約一萬畝的“歐洲莊園”。通過建設一批特色旅游基地,使與旅游業(yè)相關的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超過10%。
張北現(xiàn)已形成了幾個富有特色的發(fā)展區(qū)域:以二臺鎮(zhèn)為中心的奶牛養(yǎng)殖業(yè),以馬連灘村為中心的蔬菜種植業(yè),以草原度假村為中心的旅游業(yè),發(fā)展勢頭良好。
大圪塔石柱群
旅游資源
獨特的區(qū)位優(yōu)勢、良好的氣候條件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幾年,張北旅游業(yè)發(fā)展迅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旅游產品日趨豐富和成熟。目前,全縣初具規(guī)模的旅游景點有安固里草原度假村、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中都游牧源、野狐嶺風電山莊、蘇蒙聯(lián)軍烈士陵園、大圪塔石柱群等10余處,年接待游客18萬人次,草原旅游已成為張北興縣富民的支柱產業(yè)。
張北壩上草原:乘著改革開放的時代颶風,河北省張北縣以其壯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展示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張北縣,北靠內蒙,南臨京津,處于華北內地連接內蒙的咽喉地段,為壩上第一縣,總面積4185平方公里,總人口37萬張北縣城古有“壩上重鎮(zhèn)”之稱。
樺皮嶺:在張北縣東部,與沽源、崇禮、赤城接壤。距張北90多公里。樺皮嶺主峰海拔2128米,比泰山高出八十多米,是壩上最高峰。
白龍洞:在張北縣臺路溝南部壩頭山崖的半山腰。這里近似90度的絕壁,有300米深,洞口約二十幾平米,深不可測。據說,從洞里扔進活雞,就從幾里外的紅絲洞飛出雞毛,洞里經常有“呼呼”的風聲,F(xiàn)在洞里有神水、神土、莽洞,引得周圍鄉(xiāng)里頂禮膜拜。
大圪塔石柱群:由排列整齊有序的六棱石柱組成,據專家考證,此乃火山爆發(fā)形成的特殊景觀,距今已有2500多萬年的歷史,舉世罕見。據考證,類似的石柱群自然奇觀,只在英國的北愛爾蘭有一處,叫“巨人堤”。
蘇蒙烈士陵園:由紀念塔、紀念碑和烈士墓三部分組成,位于張北城南15公里的野狐嶺西側山上,是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中在此犧牲的60名蘇蒙聯(lián)軍將士而建。野狐嶺是塞北之門戶,邊陲之要隘,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有詩云:野狐集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娛樂、觀賞、度假為一體的太子湖草原度假村坐落在河北省張北縣小二臺東南1公里處,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湖區(qū)水面800畝,交通、通訊便利,距張北縣城13公里,距張家口市58公里,距北京市256公里。蒼茫遼闊、 涼爽宜人的太子湖草原度假村,是夏秋避暑和觀光旅游的好地方。
閑話張北
河北歷史文化悠久,張北縣素有“壩上重鎮(zhèn)”之稱,1307年武宗海山建中都于張北,同大都(北京)、上都(蘭旗)并稱,并成為皇室往返于大都、上都之間的巡都。明設興和府,諸屆張家口理事同知廳。1913年廢廳設縣,因地處張家口以北而得名。1913年置張北縣,古跡有燕子城。
說起張北發(fā)展歷程,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對與否,我覺得要從張庫大道說起了,因為這在當時至今對張北的發(fā)展都是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的。
張庫大道起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是國際貿易運銷路線,可謂歷史悠久,始于明末,在清中時最為昌盛,一直到了民初便衰敗了,被稱為北方的絲綢之路.在此曾有茶、綢緞、布匹、皮張、氈毛、蘑菇、藥材等貿易,可謂商賈云集,貿易繁盛,張北縣志曰:“貿易之盛,可為全省之冠,察哈爾之精華”。 今日之廟灘村由于有張庫大道中的重要位置,使自己發(fā)展的很快,至今這個村子里仍然是商人居多,仍以皮毛生意為主。 蒙古獨立后,中蒙貿易和張庫大道運輸開始衰敗,據縣志記載于1929年結束了其興盛史。
張北縣古稱“天閑芻牧之場”,是大漠進出中原的交通要道。自遼金元明清朝代,張北縣幾經興衰變遷,廢存交替,屢經更名,曾有名為:懷荒鎮(zhèn)、燕子城、柔遠鎮(zhèn)、燕賜城、高原縣、興和城、星火城等,據縣志記載,1913年張家口改為張北縣,錄屬察哈爾特別區(qū),1917年將張北縣從張家口移來,因在張家口北邊,始名“張北”,當時“住戶不過二、三十戶,商號不過一、二家,形似農村,甚為僻陋。”
張北自古以來便是軍事戰(zhàn)略重地,交通咽喉要地,商賈行旅、過客行人甚多,從而使這里的工商業(yè)以以快速發(fā)展。據縣志記載,“到民國二十四年,城內住戶增至一千七百余戶,百分之八十為商戶,較大的各種手工作坊和有鋪面的商號達五百多家。一個五彩繽紛、日漸繁榮的商城在這時崛起。”
由于張北至古以來便是蒙漢交融地,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張北還有好多地名仍是以蒙古語命名的,如老龍不落,滿洲不落,爬狐不落,哈拉勿素、板申圖等...
地方特產
莜麥:禾谷類作物。學名裸燕麥。根據播種期早晚分為夏征麥和秋蔽麥。莜麥籽粒瘦長,有腹溝,表面生有茸毛,尤以頂部顯著。形狀為筒形或紡錘形,莜麥是營養(yǎng)豐富的糧食作物,在禾谷類作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且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其組成也較平衡。由于莜麥營養(yǎng)豐富,耐饑抗寒,在張北被譽為一寶。征麥含糖分少;蛋白多,是糖尿病患者較好的食品。
壩上口蘑:它一般生長在海拔800——1500米的深山峽谷,白蘑是純天然的食用菌無任何污染,有獨特的風味,含有蛋白質,八種氨基酸,谷物中一般所缺乏的賴氨基酸,在白蘑中含量極其豐富,賴氨基酸有利于兒童體質和智力的發(fā)展,它含有多種礦物質,以磷、鈉、鉀含量最高,野生白蘑其營養(yǎng)價值達到“野生食品的頂峰”被外國專家推薦為十大健康食品之一。
金蓮花:又名金芙蓉,金梅草等,是稀有野生植物,喜冷涼濕潤環(huán)境,多生長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或疏林地帶。其主產地在壩上周邊地區(qū)的沿壩地帶。金蓮花金黃璀璨,口感清爽,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養(yǎng)陰清熱和消火殺菌的作用,長期飲用可清咽潤喉,提神醒腦,清食去膩,使人精神振作,嗓音清亮。成其對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和聲音嘶啞者有消炎,預防和治療作用,對從事播音,聲樂,教育和通訊等語音職業(yè)者有特殊的保健治療作用。
蕨 菜:又稱長壽菜。它是野生植物,素有“山菜之王”的美稱,產自深山。蕨菜營養(yǎng)豐富,含胡羅卜素、維生素C及多種礦物質。蕨菜可鮮吃,也可腌制后食用。壩上地區(qū)也是我國蕨菜的產地之一,不僅國內暢銷,還深受國外賓客的贊譽。
壩上柳棘:胡頹子科。枝灰色,有刺。葉互生,線狀披針形,被銀色鱗毛。生長不擇土壤,可做固沙植物。果也可提煉沙棘精或做飲料。中醫(yī)學上以沙棘入藥,主治咳喘多痰,閉經,咽喉腫痛等。
張北馬:是一種雜交改良馬。其毛色以粟、騮、黑色為主。體型健美,頸較厚,蹄質堅實,眼大有神,耳直立,結構勻稱、緊湊,體幅寬度適宜,髻甲明顯,性情溫順而有悍威,挽重能力強,故為我國良種馬之一,馳名長城內外。
|